如何從生活中的互動讓孩子學習社交技巧? 

最近,我剪了一頭短髮,這是自幼兒園以來第一次剪得這麼短。當平常來參與職業治療訓練的孩子看到我時,反應五花八門。有的孩子立刻追問為什麼我的頭髮變短了,有的張大嘴巴盯著我半分鐘彷彿在思考「這是誰」,還有的完全沒注意到我的新造型。這些看似微小的生活互動,都成為了教導社交技巧的寶貴契機。而所謂的社交技巧,其實存在於最平凡的瞬間。


觀察的重要性


一個小一男孩,當我去接他上課時,他正急著要跑去玩,完全沒注意到我的改變。倒是他的家長發現了,問他:「看看姑娘有什麼不同?」他想了想,說:「不知道,這個問題好難。」隨後便自顧自地說起別的事。我不甘心,心想這麼明顯的改變怎麼會看不到?於是我湊近讓他再看看我的樣子。他認真觀察後,冒出一句:「變得漂亮了!」這簡單的回答讓我和家長都忍不住笑了起來。雖然他平時不太留意別人,這句直率的讚美卻化解了他被追問的困境。我心想,這孩子是聰明的,大概是從爸爸那裡學來的吧?可是將來如果這樣跟女朋友說話,都挺難次次蒙混過關。所以,教孩子社交的第一步,是需要讓他學習多留意和觀察別人的樣子和狀態。


用幽默化解不禮貌行為


另一個特別活潑的小學生,經常會處於過度興奮的狀態。當他見到我時就喊道:「你是蘑菇蘑!」如果是一般老師,可能會嚴肅要求他尊師重道,斥責他不能隨便給老師改綽號,但我選擇用輕鬆的方式回應。我說這個綽號挺有趣,於是我就徵詢了他的同意,按著他的名字「小明」來叫他做「小明小」。整節課,我們都用大家的新綽號來稱呼對方。 下課前,我提醒他:「給別人取綽號時,要觀察對方的反應,確認是否合適。如果別人不開心甚至生氣,你就不能這樣叫。我覺得『蘑菇蘑』還可以接受,但如果你像以前一樣叫我姑娘,我會更開心。因為讓別人開心,別人就會喜歡跟你做朋友。比如,我叫你『乖巧聰明的小明』,你會不會很高興?」他聽得很認真,最後跟我道別時說:「再見,美麗動人的蘑菇娘!」這句話讓我忍俊不禁,也沾沾自喜,為他的快速學習感到驕傲。之後的課堂,我就再沒有聽到他在亂叫我的名字了。


直率表達與顧及他人感受的平衡


我從感統室出來迎接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去做訓練。她一見到我便在公共區域內大聲說:「你剪了短頭髮,不漂亮!」在她眼中,長頭髮似乎才是美麗的標準。雖然這句話讓我略感尷尬,我選擇不當場反駁。在感統室裡,我一邊用觸覺刷幫她刷身,一邊與她聊天。我說:「你覺得長頭髮才漂亮,但每個人對『好看』的定義不同。我剪短頭髮是因為我覺得這樣好看。不過,你大聲說我不漂亮,我會有點不開心。如果你想讓別人喜歡你,可以試著說一些讓人開心的話。」她愣了一會兒,然後用認真的眼神看著我,說:「你的眼鏡好漂亮!」我笑了,誇她學得快。雖然我們希望孩子真誠,鼓勵他們自由表達,但同時也要教他們顧及別人的感受,選擇說出合宜的話,這正是社交中重要的一課。


讓人喜歡的藝術


職業治療訓練的目標是協助人提升生活適應能力,協助孩子交朋友都是重要的一環。無論是否有特殊需要,許多孩子在社交技巧上都需要成人引導。教導孩子,並非簡單地說「不准這樣做」,而是幫助他們理解:人是群體動物,社交的核心是讓身邊的人感到舒適和被尊重。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學習去觀察別人,而在表達自己時,不只是說出自己的想法,需留意對方的反應來選擇合宜的應對方式。每一次看似簡單的對話和相處,都是讓孩子學習如何與人相處的寶貴機會!



作者: ways00.hk 2025 Aug 8
什麼是感覺統合失調?
作者: ways00.hk 2025 Aug 8
大自然的感覺統合訓練
作者: ways00.hk 2025 Aug 2
有關感覺統合的常見問題(二)